您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信息公开专栏>政府工作报告>正文

2010年行署工作报告

2021-08-20 17:07:00 点击:[] 打印
分享到:

行 署 工 作 报 告

(2010年4月)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行署向地区人大工委2010年第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行署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地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工委的监督指导下,立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地区经济社会在机遇与挑战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3亿元,增长18.1%,增速位于各地州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9亿元,剔除涉油税收增长37.6%,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0.84亿元,增长3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896元,增加887元,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技术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引导农民积极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区总播面积620.77万亩,其中小麦168.5万亩、棉花122.06万亩、蔬菜38.39万亩、打瓜81.69万亩、加工番茄18.96万亩,粮经饲比例29.4:54.5:16.1。二是大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继续加强以牧民定居为核心的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定居牧民3232户,完成任务的104%,定居率达到69%。全面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和冷链体系建设,品种改良工作继续推进,牲畜良种率67%。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两次免疫率均达到100%。牲畜年末存栏423.37万头(只),出栏率、商品率和能繁母畜比例分别达到90%、72%和76%;牧民人均收入2950元,增加420元。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棉花、粮油、乳肉、番茄等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初具规模,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带动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与新疆葡萄瓜果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新疆籽用瓜塔城科技与产业促进中心,加快推动地区打瓜产业发展。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农民非农产业增收领域进一步拓宽。四是不断增强科技为农服务能力。狠抓“阳光工程”、“科技之冬”及农业技能培训,培训各类人员16万余人次,建立科技示范户4970户,农村技术人员和广大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服务覆盖率达65%。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普及,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12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81万亩,良种覆盖率达92%,主要作物单产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人均贡献商品粮1.1吨,居自治区首位。大力提升农机装备和作业质量水平,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9.1%。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塔城市被命名为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县(市)。五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把加快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提振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一手抓出口基地建设,一手抓国外市场开拓,与自治区农业厅建立地厅共建工作机制,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新疆设施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塔城基地),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万亩,增长35.1%,外向型设施农业快速发展。

(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拉动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一是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的工业项目建设,中电投乌苏热电联产、中核大地矿业氧化铍等122个重点在建项目顺利推进,乌苏啤酒产能扩建、金沟河水电站一期、永弘焦化机焦技改等55个项目投运。积极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协调各方加大支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用水、用电以及资金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欧太铬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快速恢复生产,工业经济在困境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了地区发展。二是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继续坚持高位推动,加快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招商战略,主动加强与中央企业和内地科研单位的交流。启动“全员寻商”活动,出台《塔城地区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发动全社会力量寻找商机,形成全民联动、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筹建完成“央企援疆网”,设立驻北京、上海联络中心,建立了与京津唐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广泛联系。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乌洽会”、“投洽会”及“西博会”等大型展会,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层次较高、特色突出、影响面广的招商项目推介活动。充分发挥援疆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和人脉资源优势,不断深化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与中国煤科院、中材研究院、西北理工大学等院校交流合作,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膨润土深加工、石油石化产业、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加工等领域进行广泛研究,编制了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为地区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认真抓好节能减排降耗工作。坚持把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着力点,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节能降耗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动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实现“双减双超额完成”,万元GDP能耗降低4.4%。四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继续抓好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乌苏市石化工业园区及沙湾、托里、和布克赛尔工业园区建设,完善道路、通讯、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新入驻企业8家,入驻企业总数达32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7.5亿元,增长23.7%,园区聚集生产要素、带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三)商贸流通日趋活跃,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一是积极开拓外贸市场。进一步改善巴克图口岸通关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乌鲁木齐海关签署合作备忘录,在哈国东哈州成功举办第8次农产品展销会,边民互市正式开业运营,地产品出口不断扩大。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2亿美元,增长10.78%;出口农产品12万吨,其中蔬菜出口占到全疆总量的50%以上。二是扶持发展物流、信息、营销等现代服务业。壮大社区服务业,完善服务设施,健全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社区服务业在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活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拉动消费增长。三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立足我区独特的自然景观、浓郁的民俗风情、良好的区位条件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不断开拓旅游市场,打造旅游精品,积极发展民俗风情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地质旅游等特色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分别增长10.6%和26.1%。四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了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机遇,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补助投资项目414个,落实补助投资9.4亿元,同比增长74%,是地区争取项目最多、资金到位最快的一年,有力拉动了地区经济增长。水利方面,28项安全饮水工程全面竣工,铁厂沟水库完成主体工程,塔城市喀浪古尔灌区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电力方面,中电投乌苏2×300兆瓦热电厂建设进展顺利,220千伏铁厂沟变电所增容改造工程竣工投产,农网完善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交通方面,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92.2公里,境内省道222线、317线、318线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加快供排水、天然气、集中供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等建设,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达38.8%;生态环境方面,重点防风林工程全部完工,退牧还草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塔城盆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稳步改善。

(五)狠抓财税金融工作,服务发展作用日益明显。认真落实国家财政政策,积极克服涉油税收下降、政策性减税等不利因素,大力扶持发展新型财源,积极培育多元化、有后劲的财源群,增强了地方财政持续增收能力。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严格税收减免政策管理,大力清缴欠税,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进预算管理办法,增强预算约束力,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公款出国(境)、车辆购置、公务接待经费分别下降42.3%、35.3%和18.3%。加大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确保了重点项目、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为群众办实事等支出。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乡财县管乡用”等各项改革,加大财政支出调整力度,有效缓解了县乡财政困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成立地区投资信用保证有限公司,不断拓宽银企合作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累计投放贷款114.3亿元,增长66.7%,有力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六)统筹区域协调联动,融合发展取得新进展。一是积极推进“三大经济板块”竞相发展。立足地处天山北坡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乌沙板块棉纺、番茄、粮油等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石化、煤电产业层次,构筑新型产业体系,增速达到19.3%,成为引领和带动地区经济大发展的战略高地;立足矿产、油气等资源优势,壮大和托板块经济规模,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增速达到24.2%;立足丰富的大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地缘优势,实施塔额盆地板块赶超式发展,加快发展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增速达到16.4%。二是深入实施“援弱工程”。坚持资金援助、项目扶持、智力援助并重,引导托里、裕民两县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组织地直部门对口争取扶持资金,鼓励财政状况较好县(市)对口援助资金,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对口捐助资金,强化支援部门和县(市)对两县项目编制、跑办、实施的支持。支援部门和县(市)选派一批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为托里、裕民两县输送紧缺人才和适用技术;托里、裕民两县抽调部分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对口援助部门、县(市)挂职锻炼,实地培训,全面提升挂职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全年落实援弱资金1726万元,实施援弱项目6个,互派干部115名,有力促进了托里、裕民两县发展。三是加快油地、兵地融合发展。坚持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积极联合区域内各行政主体共建区域融合经济圈,认真落实塔城和克拉玛依经济融合发展框架协议,与克拉玛依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初步完成两地融合发展规划,成立地区油区工作办公室,加强油地融合发展工作;与农九师共同推动农产品(蔬菜)出口基地建设,额敏县与农九师联合实施水利、城市建设等项目,兵地融合发展领域不断拓展。

(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问题。积极促进就业,狠抓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开发,培训各类人员5.7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7%。大力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全区社会保险参保5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95.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在和布克赛尔县正式启动。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为城乡8.6万人发放低保金1.3亿元,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为城镇无收入老年居民和“五·七”工发放生活补贴389万元;为城乡困难群体发放医疗救助1812万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整村推进,投入资金2.82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4个,近3万人受益,1.12万名低收入人口摆脱贫困。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8.6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1666套,3634户城市住房困难群众享受住房租赁补贴。强力推进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完成抗震安居住房14718户,5万余人喜迁新居,自治区抗震安居现场会在我区胜利召开。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8938.9万元,完成教育、卫生系统建筑物抗震防灾加固改造19.5万平方米,城乡重要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八)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各项事业繁荣进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着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科技项目24个,在乌苏市建立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中心,科技服务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乌苏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额敏、沙湾、裕民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市)考核。加快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乡镇卫生院覆盖率达到100%;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能力,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防控。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地区图书馆和电视台播控中心投入使用,乡镇文化站覆盖率达到100%,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自治区保护名录;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生活。

(九)切实强化社会治安管理,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稳固。扎实推进平安建设,额敏县建成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个单位和4名同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称号。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有效化解各方面利益矛盾,群众来信来访下降37.4%。

(十)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5项,下放2项,调整变更管理方式4项。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政协委员提案80件,办结率100%。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强化纠风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密切了与广大群众的联系。深入推进争先创优绩效考核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成立了地区党政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和地市行政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县级纪检监察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在全疆率先开展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试点工作。

总体讲,2009年是地区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压力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加快发展的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同时,着眼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也清醒看到地区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仍面临较多不确定因素;二是受石油价格和产量波动以及国家减税政策等多方面影响,财政持续增收压力加大;三是农牧民增收领域不宽,继续保持大幅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四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民生工作任务还很繁重;五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仍需加强等。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年工作总体要求、预期目标和主要措施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任务、谋划开启“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自治区党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地区实际,通盘考虑各方面因素,年初地委扩大会议确定了2010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三大经济板块”发展布局,继续围绕“三大核心目标”,坚定不移“农业稳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生态美区”特色发展道路,以提升执政效能为动力,着力加快经济发展,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奋力开创地区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

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6%以上,力争达到18%,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亿元,增长12%;地方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增长2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2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50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强基础、上台阶的总要求,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积极促进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认真执行自治区指导性计划,防止生产过剩影响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加工番茄、籽用瓜、红花、林果等区域优势明显、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经济作物,扎实推进高效农业发展。扶持优质棉区和宜棉区发展,落实各项技术措施,深挖增产潜力,切实做到提单产、增效益。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发挥新疆设施农业示范培训中心(塔城基地)作用,扩大设施农业基地规模,主推第5代日光温室生产模式,合理确定设施蔬菜与陆地蔬菜区域布局,提高生产水平,实现均衡上市,力争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以上。二是切实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按照农区畜牧业与草原畜牧业双轮驱动、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高效、定居畜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疆重要的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使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把增加牧民收入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加快牧区发展作为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工作,大力加强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和收入的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大牧民定居工作力度,着重抓好饲草料基地建设,努力提高牧民入住率,全面完成今年定居任务,力争全区90%牧民实现定居。扎实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工作,推广普及冻精冷配、胚胎移植等先进实用技术,突出发展新疆褐牛、巴什拜羊、塔城飞鹅等特色优势畜禽,改善畜种畜群结构,扩大母畜比例,增加总量,提高质量,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畜牧业,力争牲畜良种率达到69%、能繁母畜比例达到78%、商品率达到75%。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扶持发展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引进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参与我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与市场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中介、协调作用,既满足生产企业原料供应需要,又保证农民最大限度从中受益。加快以外向型农业为重点的农村信息化和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协会参加自治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的农产品展销会,加大农产品外销力度,带动我区优势产业发展。推动规模化、基地化经营,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着力打造品质优良、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名牌产品,提升我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扎实开展“农业科技推广促进行动”。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力争用3—5年时间,健全我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牧业科技含量,为变革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实现农牧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努力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积极整合资源,广泛开展实用实效、易学易懂的致富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牧民发展现代农业和从事二、三产业的能力。坚持就近就地转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结合新农村建设,扶持发展农牧民自己的建筑施工队、劳务派遣队,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立足现有条件,鼓励农户从事加工生产、个体商贸、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产业,大力增加农牧民非农产业收入。

(二)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更新和产业优化升级,尽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力争完成工业增加值99.7亿元。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煤电能源产业方面,围绕煤电一体化发展,支持现有优势煤炭生产企业技术改造,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资源开发整合,突出发展高产骨干矿井,加快鲁能沙吉海等煤矿建设步伐。统筹推进火电、水电、风电发展,重点加快乌苏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鲁能火电厂及巴音沟、宁家河梯级水电站,力争天润玛依塔斯风电二期工程竣工投运、中电投风电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化工产业方面,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在我区开展油气资源勘探,着力发展中下游产品深加工、石油石化助剂等产业,抓好宏发冶炼20万吨电石及合运焦化60万吨机焦等项目建设。金属非金属矿业开发产业方面,积极争取国土资源大调查等国家专项资金,加大铁、铜、铬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工力度,加快中核大地矿业氧化铍、甘肃建新铜矿、中电投乌苏水泥厂一期项目建设进度。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品牌优势,大力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工业发展,重点支持储绿面粉、天新酒业、盖瑞乳业、乌苏啤酒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建成塔城翔远玉米3万吨淀粉生产线。二是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和园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跟踪服务,努力化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解决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加快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在助推工业经济中的引领和聚集作用,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园区经济。三是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积极争取技术改造项目,加大创新投入,促进技术升级、产品换代,推动质量认证、产品认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实施托里润新矿业生物冶金、宏达盐业融雪盐开发等一批技术创新项目。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原则,努力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重点推动银鹰工贸生产回用水系统改造、永弘焦化煤气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以工程减排和结构减排为重点的污染物减排工作,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保准入、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全面完成我区“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目标任务。

(三)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扩大发展规模,提升服务层次,促进第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突出发展旅游业。继续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住宿、餐饮、娱乐、购物配套能力和服务水平。深挖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资源,加快发展民俗文化游和红色旅游,继续做好阿肯弹唱文化旅游节、裕民山花节、乌苏啤酒节、沙湾美食文化节、江格尔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着力提高塔城区域文化影响力。依托地缘优势,大力发展边境旅游和边塞风情游,积极争取开通巴克图口岸过境旅游。探索发展会议经济,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和领域。二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新流通手段,整合市场资源,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壮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工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积极落实国家“汽车、摩托车、家电下乡”政策,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工程”、“双进工程”,完善城乡市场消费体系。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拓展消费空间,引导消费结构升级,提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能力。三是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加强对粮、油、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和水、电、暖、煤、气等日常消费品的市场监管,保证有效供给,稳定物价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大食品药品生产、加工、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各族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夯实地区可持续发展基础。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项目,加快前期工作进度,主动衔接,积极“跑办”,争取更多项目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早日实施,尽快见效。水利建设方面,加快麦海因、吉尔格勒特、乌雪特、宁家河等水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开工建设白杨河引水、阿不都拉水库等工程,加快喀浪古尔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托里县、裕民县牧区水利试点工程,完成1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新增防渗渠200公里,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万亩。交通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克一塔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前期工作,完成省道222和省道318线改建工程,升级改造塔斯特至阿拉山口边防道路,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50公里,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建设方面,力争额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上半年竣工,完成乌苏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年度投资任务;加快实施北五县(市)农网完善工程,解决4621户农牧民用电问题;积极推进乌苏750千伏变电站、铁厂沟220千伏双回路输电工程,增强电网输送和供给保障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快城镇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生活垃圾处理和天然气入户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升城镇发展水平。生态建设方面,扎实推进塔城盆地生态三期、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三北”四期防护林、退牧还草和水土保持工程,加快重点公益林、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社会事业方面,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农家书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牧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不断夯实社会事业发展基础。

(五)加快招商引资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全员寻商”活动。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和重大活动,充分发挥援疆干部和驻北京、上海联络中心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招商引资。狠抓巴克图口岸和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软硬环境建设,优化通关环境,吸纳疆内外商品通过巴克图口岸向西出口,加快把塔城建成全疆重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和对外贸易通道。扶持边民互市发展壮大,积极争取2—3日免签证互市贸易,吸引更多国内外客商来我区从事互市贸易。培育壮大骨干外贸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外贸企业走出去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提升我区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办好第五届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农产品展销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加快地产品出口,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六)全力做好财金融工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财税金融管理水平,增强保障地区发展的能力。一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多方争取上级支持,在继续抓好主体财源建设的同时,着力培育多元化、有后劲的财源群,增强财政持续增收能力。充分发挥油区工作办公室职能作用,积极加强与自治区有关部门及涉油单位沟通衔接,加大协调服务力度,争取石油单位对地区财政增收给予更大支持。认真研究财税政策变化因素,加强财政、税务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强化重点税收监管,全面清理欠税,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确保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二是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突出保障重点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将有限资金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和民生领域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积极做好金融保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着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拓宽银企合作领域,引导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投放力度,实现地方经济与金融行业共同发展。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调动有关单位和农户参保积极性,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和防范农业风险能力。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成效体现在改善民生和维护各族群众切身利益上,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一是全力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促进就业工作的意见》,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就业和创业培训,提高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尤其是针对地区支柱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培训,培育壮大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建立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制度,努力形成全社会促进就业、保障就业的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继续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稳步发展,深入推行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扎实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特困户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慈善和红十字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二是大力实施“援弱工程”。认真落实县(市)对口支援、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措施,积极拓展援助范围、丰富援助方式、深化援助内涵,集中力量解决好制约托里、裕民两县发展的现实问题,不断蓄积发展能量,缩小发展差距。把巩固温饱成果、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和贫困村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实行重点投入、重点帮扶,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完成11个重点村整村推进、2117户农村低收入家庭脱贫任务。三是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抓住国家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机遇,采取强力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工程建设,狠抓建房质量,全面完成15885户建设任务,让更多群众住上抗震、舒适的住房。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干部职工集资房开发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城市困难人口住房问题,不断改善干部职工住房条件。完成全部学校和部分医院抗震防灾工程,切实提高城乡重要建筑物抗震防灾能力。四是全力以赴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去冬以来,塔城地区频繁遭受暴雪、大风、洪水、寒流等自然灾害侵袭,极端天气种类多,灾害强度高,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给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困难。今年2月中旬以来,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多个县(市)发生融雪型洪水,部分道路、桥涵、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居民房屋被冲毁,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塔城各级党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指示安排精神,把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作为抗灾救灾的头等大事,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对抗灾工作及早分析、及早研判、及早部署,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抗灾自救,全地区实现了“确保人员无伤亡、水库安全运行,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和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确保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社会和谐稳定”的抗灾救灾目标。今后,我们着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把灾后重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口支援和牧民定居、抗震安居等工程结合起来,对受灾严重的村(队)进行整体搬迁、统一建设,高标准规划、分步实施。着力解决住房损毁群众的现实困难,优先建设住房及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并力促尽快开工建设,确保受灾群众及早搬入新居。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两基”工作成果,加快发展高中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双语”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切实做到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城乡建设优先考虑学校发展,社会公共资源优先向学生开放,全面提升各族群众科学文化水平。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快县、乡、村(社区)三级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继续抓好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防控工作,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政策,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正常人口性别比。加强乡村文化阵地和体育场地建设,实现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繁荣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不断丰富各族群众生活。

(八)主动沟通衔接,全力做好受援各项工作。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确定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这为我们借助辽宁省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挖掘发展潜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能力、实现发展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会议召开后,辽宁省先后五次组团来我区调研、对接、部署对口支援具体事宜,就受援方式、编制援助规划等方面形成初步共识,对口支援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今后,在巩固已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改善各族群众基本生活条件、支持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培养人才等对口支援重点任务,全力做好受援各项工作。一是科学编制受援规划。我们将科学研判面临的形势,深入查找制约因素,把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摸清楚,把需要支援的重点、难点搞明白。抽调业务骨干,搭建专门班子,并积极争取辽宁省尽快组织高层次的规划部门、专家来我区共同编制县(市)援助规划,年内编制完成援助地区行业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把中央扶持政策与地区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把辽宁对口支援规划与地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发展目标有效衔接起来,为2011年全面实施对口支援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积极推进试点工作。根据地区实际,经与辽宁省对接,我们确定裕民县为受援工作试点县。今后抓紧开展试点项目规划设计、项目选址、资金筹措等各项准备工作。三是加强两地企业合作。依托我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着力在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新能源利用、外向型经济、旅游开发等方面加强与辽宁大企业集团的合作,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四是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继续开展以“辽宁支援塔城,我们怎么办”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牢固树立地区各级党政和各族干部群众是加快发展的责任主体和实践主体的指导思想,自觉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将辽宁省的“输血”与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造血”结合起来,将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切实把中央的关心、自治区的支持和辽宁的援助转化为推动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

(九)坚决维护团结稳定,营造安定祥和社会环境。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我区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文化相融共生的特色人文优势,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维护团结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二是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进一步完善落实定期接访、干部下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信重访专项整治和积案化解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三是扎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强化道路交通、消防、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农机、建筑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努力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四是切实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应急演练,不断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十)强化自身建设,为地区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不断增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维护团结稳定的能力。一是加强学习,着力打造服务创新型政府。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认真学习政策法规、科技金融等业务知识,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执政本领。不断深化对地区近年来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的“四大比较优势”、“三大核心目标”、“两大工作主题”、“三大经济板块”和“农业稳区、工业强区、科教兴区、生态美区”等发展理念的认识,凝聚人心,集中民智,服务发展。二是改进作风,着力打造务实高效型政府。大力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文风会风,从严控制各类检查、评比、达标活动,力戒表面文章和形式主义,切实把精力放在办实事、求实效上。把抓落实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地委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实施“提升执政效能攻坚工程”,下大力集中解决各级机关和干部队伍在纪律、作风、执行力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行“一站式”服务,在有条件的县(市)成立行政服务中心,为各族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三是规范管理,着力打造民主法治型政府。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行署工作规则,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拓宽民主渠道,健全政府议事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广泛听取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四是严明纪律,着力打造廉洁勤政型政府。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强化“一岗双责”,狠抓廉政教育,增强公务员队伍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牢记“两个务必”,艰苦奋斗,厉行节约,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改革,狠抓公共机构节能降耗,降低行政成本。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拼搏成就事业,奋斗创造辉煌。我们将在地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工委的监督指导下,进一步凝聚全区各族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关闭】

×

用户登录